关于农村“小微权力”的几点思考
来源: 作者: 时间:2022-08-29
以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为主体的农村小微权力群体,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乡村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农村治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村级治理民主化程度不高、干群关系不和谐等因素,村干部优亲厚友、贪污腐败等事件频频发生,严重侵害了农民群众利益。中纪委1月份公布的反腐数据显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共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23万多个,2021年中纪委通报的案例来看,被通报的乡科级、村(居)干部比重达96.95%,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依然突出。规范和约束农村“小微权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村干部法治意识。“村官”虽小,但责任重大。作为国家政策的实践者,村干部自身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法治意识,搭建干群“连心桥”,争做群众“贴心人”。同时,上级部门应定期开展廉政教育,通过观看廉政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形式,加强廉政教育,规范和约束小微权力。
二是引导村民参与到村务管理之中。乡村发展的本质即是人的发展,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所有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应让村民参与决策。通过畅通村民参与村务决策渠道,积极引导村民反映自身诉求,为乡村治理建言建策,真正发挥村民主人翁的作用,使村民在村务治理中更有“存在感”。
三是加大村级监督力度。借力“互联网+”思维创新公开方式,对村级资金的审批、使用及发放实行全过程监督。特别是农村低保、涉农惠农资金、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等资金使用方面,积极对接公安、农林、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形成双向信息反馈机制,使村级监督程序化、规范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