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老乡的缘故,因为写的是家乡微山湖畔、大运河两岸的事,故读宋致国先生笔记体长篇小说《运来运去》就特别的“顺”。
文如其人,亦如宋致国先生的为人--不枝不蔓:小说从“冯大运”成了“宋大运”,就这一情节开始,就已经深深勾起我的阅读兴趣。小说以大运为主要小说线,几乎涵盖了宋家闸久经的村史和宋家闸各色人物,大事琐事。小说里写的很多场景、语言,包括人们的行为、心理……,让人都很容易体会、理解。感觉好像就是在写自己村的事儿和人一样。书里的每个角色、每种行为,在我从小生活的村子里几乎都能找到原型。如果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特别是60、70年代阶段的人,一定会觉察到作者的厉害之处,才能更容易读懂这部小说。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依旧延续了作者的笔记体的笔法,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基本都是家长里短式的叙事。 但是,读起来却又让人兴趣盎然、不读不快,甚至不时会叫人一拍大腿、大呼过瘾。能写传奇故事的人不算牛逼,任何人有那个经历,写出来,都会吸引人。
但是,把平淡的事、平淡的生活写的不平淡,才真的牛逼,这一点上足见宋老师功力的确深厚。小说场面宏大,几乎把宋家闸所有的风俗文化、亲情与爱情、人性和行为、问题和矛盾、政策、变迁全部囊括了进去。或许,正是爱之深、责之切。正因为宋老师对宋家闸深入血脉的热爱,才希望把这些元素写出来吧。小说涉及的事情人物是极为繁杂、密实、日常化的,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近距离接触,要写好它,根本是不可能的。
虽然,也有不少作家在写这种题材的东西,但在这些人的笔下,多数是观念性的,或者是被简化过的,它可以被概括,分析,陈述。在宋老师笔下,它对日常的叙述如同流水,看起来肆意流淌。其实,是有它们自己的河道的,你很难用现成的结论来概括它,它更多的是一种状态,就挺立、呈现在那里,这就是创造了我一直认为的,能否在最日常化、最生活化的地方,写出真情、写出人性的困难、写出生存的根本处境。这,才是衡量一个作家写作才能的重要标准。
无疑,宋老师做到了。
作者简介:
魏留勤,山东微山人,中国作协会员,济宁市首批签约作家,济宁作协理事,微山县作协主席,乔羽文学奖第一、三、四、五届获得者。先后在《雨花》《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年文学》《当代小说》《前卫文学》《清明》《陕西文学》《青海湖》等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万字,并出版长篇小说《柳梢青》《大边前纪》。《魏留勤中短篇小说集》曾获2016年《陕西文学》优秀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