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巨野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会 !
  • 今日巨野手机版 点击扫一扫:
  • 巨野县人民政府主管
  • 今日巨野编辑部主办
  • 编辑 :刘谓磊 田素汉 张建军 姜方
  • 审核: 孔祥铭 / 技术:奚玉兰
  • 反馈
  • 欢迎您来到
  • 今日巨野信息反馈
  • 在线反馈
今日巨野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今日巨野

巨野县于官屯村于氏十七道圣旨的来历

来源:  作者:于法领  时间:2023-04-27

于官屯于氏家族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九月初二日圣旨

于官屯于氏家族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九月十八日圣旨


于官屯于氏七世祖于锦(明嘉靖甲辰,公元1544年进士,曾任贵州布政司左布政。)、七世祖母谢氏(敕封夫人)像。

 
 
   
         于官屯于氏八世祖于若瀛(明万历十一年癸未,公元1583年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后封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八世祖母王氏(敕封恭人)像。

                                                       于官屯于氏资料
        于官屯于氏是鲁西南名门望族,据《于氏家乘》记载,其先世为登州府莱阳县望石乡房屋社土山前人,始祖于稳于明成祖甲申即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改济宁卫军籍迁兖州府后分曹州府巨野县城西三十五里许吕衍祖屯(据《巨野县志》记载,村名多次更改,依次:吕衍祖屯、吕杰所屯、冯百户屯、冯禄屯,后改为于官屯沿用至今),迄今已六百一十四年,因于氏先祖积善积德,荫及子孙,人丁兴旺,名人辈出,村名改为于官屯沿用至今。
      于官屯于氏于自迁居以来,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代,历时600多年。功名累累,宦绩卓著,名人辈出,历史上就有“五成进士九登科”之美誉,因于氏子孙忠君爱民,功高至伟,明、清两朝颁发给于官屯于氏的圣旨就达十七道之多(含一道颁给山东提刑按察司副使俞维新谕祭于若瀛的圣谕和一道朝廷恩准于氏建立家庙修辑族谱的圣谕),这些圣旨均记载在《于氏家乘》中,现在有保存完好的原旨有三道。在封建社会,一个家族能够受到朝廷的表彰,能够获得皇帝的谕旨,是一个家族至高无上的荣耀,这些圣旨像一面面旗帜旌表我于氏家族先贤的至伟功绩,引领我于氏后人不忘祖恩,沐浴着祖先的恩泽奋勇前行,创造无愧于祖先的辉煌业绩。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一

        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九月初二日,此道圣旨封赠于锦之父于贤为承德郎户部清吏司主事(承德郎:文散官名。金始置,正七品上。元正六品。明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清正六品概授承德郎。),封赠于锦之母孟氏为太安人,封赠于锦之妻谢氏为安人。于锦时任户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此道圣旨意为彰显皇家孝德治国之理念,广施泽惠,恩及群臣,褒奖其父母,因之特封赠于锦之父于贤为承德郎户部清吏司主事,与百官同列朝堂,封赠于锦之母孟氏为太安人,褒奖其克赞夫子,作德于家,以此获得殊荣。封赠于锦之妻谢氏为安人,褒奖其佐夫绩学,彰显其勤劳之功。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二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初四日,此道圣旨追赠于若瀛之父于锦为通奉大夫,于若瀛之母谢氏为夫人。于若瀛时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
       此道圣旨褒奖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于若瀛为鸿硕之臣,又因其父于锦生前为定国之将,世执忠贞,功高至伟,特追封于锦为通奉大夫(通奉大夫,文散官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通议大夫为通奉大夫。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废。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增置通奉大夫为从三品文散官。金亦置通奉大夫,秩从三品中。元升为从二品。明制通奉大夫为从二品升授之阶。清代从二品概为通奉大夫。)赞于若瀛之母谢氏只身贞静,赋性慈祥,由安人特晋赠为夫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三

       万历二十年(1592年)二月初四日,此道圣旨封赠于若瀛之妻张氏、继室王氏为安人,于若瀛时任兵部职方清吏司主事。
      此道圣旨为朝廷褒奖兵部方清吏司主事于若瀛气采鸿明,风标骏爽,朝廷考核功绩最优,特颁旨升为承德郎(承德郎:文散官名。金始置,正七品上。元正六品。明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清正六品概授承德郎。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袁可立父淮加赠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赠承德郎尚宝司丞袁淮,乃尚宝司少卿袁可立之父,行无考类,言有表坊。”)。朝廷为酬庸国士,褒表家声,又因于若瀛之妻张氏勤俭朴素,温柔慈祥,特封赠为安人;于若瀛之继室王氏幼秉女贞,夙娴嫔则,与正室张氏和谐相处,与张氏一起封赠为安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四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四月二十三日,此道圣旨万历帝钦命于若瀛为河南按察司儉事,管理河南道并地方水利事务。
此道圣旨钦命于若瀛在河南按察司儉事任上,管理河南道并地方水利事务,全权负责黄河流经河南的大小事务,除特别重大事务具呈总理河道衙门,奏请定夺外,其余事务自行处置。朝廷对管理河南道并地方水利事务特别重视,对于若瀛再三戒之勉之。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五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初九日,此道圣旨为万历帝钦命都察院右俭都御史于若瀛巡抚陕西地方,赞理军务、城池、军马、边储、备荒、屯田、水利等事务,上述事务均听任其处置。具体要求如下:百姓饥荒流动迁移的处置,对于逃往终南山、汉中等处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为非作歹的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招抚赈济,令他们恢复旧业;遇有寇匪滋事暴乱,即可调兵剿捕;固源、临洮等处边防事务要经常用心筹划,武官副将以下全部听其节制;凡遇战事参将、游击、守备等官员,如有退缩怯战的,先治死罪,如因此招致营中中军、千把总等官员怨恨,均以军法从事;如有重大军情,需与镇守使等官员共同商议停当再行;文武官员如有贪酷害人、玩忽职守的,三品以上官员需奏请处置,三品以下自行处置拿问;凡是有利于军民的事项,自行处置。万历帝又对其提出勉励告诫,希望其持廉秉公,殚心竭虑,不辜负皇恩;如处置不当,有所偏执误事,需加以陈述。万历帝再三要求其处事谨慎小心,不误国事。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六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九月十八日,此道圣旨为都察院右俭都御史于若瀛巡抚陕西逝于任后,万历帝对于若瀛之逝世表示哀悼痛惜,念其功在疆场,学振家声,才为国器,九襄枢政:安抚西秦之民,掌管边陲军务,功勋卓著。特追赠其为嘉议大夫(嘉议大夫:文散官名。金始置,正四品下,元升为正三品,明为正三品初授之阶,清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七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初六日年(1610年)十一月初六日,此道圣旨追授于若瀛升中宪大夫,之妻王氏封为恭人。时于若瀛已逝世。
此道圣旨万历帝为彰显贤能宰辅之臣,忠贞保义之士的功德而颁发,圣旨追思于若瀛生前宏才伟度,亮节贞标,巡抚陕西,声震陕甘,百城悦安,三辅震肃,万历帝念念不忘于若瀛为国立下的彪炳史册的至伟功劳。因之追授于若瀛升中宪大夫(中宪大夫:金 代为吏部文官正五品的封阶, 明 清 则为文职正四品封阶):其妻张氏德比山河,图史遵箴,因之由宜人晋赠为恭人(时张氏已去世),其继室王氏柔范穆如,品如兰芝,因之封为恭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八

       万历三十九(1611年)年辛亥五月丙午,此道谕旨为万历帝遣山东提刑按察司副使(官署名。明置,有按察使、副使,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按察使、正三品,副使、正四品,下设佥事,正五品,员数无定。副使、佥事,分道巡察。其兵备、提学、巡海、清军,驿传、屯田等事,各设专职人员,亦用佥事等名义。清沿置,但仅置按察使一人,省去副使、佥事等官。按察使掌振扬风纪,澄清吏治,审核刑狱,兼领本省驿传,与布政使同为督、抚属员)俞维新谕祭原任陕西巡抚于若瀛而颁发,此谕旨以朝廷名义颂扬于若瀛之品格真纯,才猷昌茂,擢第有陈,靖国之谟,名高司马,位列九卿,治理三秦,广施恩泽,功高至伟,惜其鞠躬尽瘁逝于任。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九


     清雍正七年闰七月初五日(1729年),此道圣谕是朝廷恩准于氏建立家庙、修辑族谱、置茔田学田、设家塾义仓的批示。
    此道圣谕是朝廷为了推广皇恩,彰示皇上以仁孝治天下之意,特准于氏做永垂不朽之事而颁发,圣谕中言明根据于氏十一世祖监生于慰先和十二世祖生员于秉异的呈词,呈词中陈述自己前代有高祖于锦是嘉靖甲辰进士,官至陕西参政、贵州布政使;曾祖于若瀛是万历癸未进士,后逝于陕西巡抚之任,万历帝颁旨谕祭;兄长于缵系康熙戊辰进士,于氏世代书香,族人众多,切有读书之家风。因之朝廷特恩准于氏建立家庙、修辑族谱、置茔田学田、设家塾义仓,望于氏族人恪遵圣谕,不许把家庙、茔田学田用作其他,按期在家庙做祭祀祖先,光宗耀祖之事,不许在家庙酗酒,赌博,不许在茔田放牧,踏毁茔墓,如有不遵,许族人指名具状,追究过失。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五月初二日,封赠于秉亮之父于琮璧为修职郎(修职郎:文阶官名。宋政和六年(1116),改登仕郎置,为文官第三十六阶。金、元无此官名。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边功佐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修职郎、修职佐郎是正八品和从八品文官的散阶,散阶是授予官职时同时授予的虚衔,像今天军衔。)山东济南淄川县教谕,封赠其母宋氏、继母姚氏为八品孺人。于秉亮时任山东济南淄川教谕。
     此道圣旨为褒奖于秉亮之父于琮璧雅尚素风,长迎善气,克勤庭训,子承父风,家声四震,因之封赠为修职郎山东济南淄川县教谕;其母宋氏令仪昌后,相夫教子,移孝作忠,因之封赠为八品孺人;继母姚氏德可行家,恩能育子,荣光无殊,因之封赠为八品孺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一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初一,封赠于秉奇为中宪大夫,河南河陕汝道,于秉奇之妻为恭人。于秉奇为河南河陕汝道张有年之外祖父,于秉奇系于官屯十二世祖,八世祖于若瀛之玄孙。
此道圣旨朝廷为功隆赏懋,式宏锡类之仁;积厚光流,兼广外家之泽。荣名上逮,义问弥彰,意即为广施恩泽而颁发,于秉奇出自有基,后来称秀,宅钟华胄,光问泽衍缥缃,庆集繁禧,匡国名高黼黻。兴宗兆叶,縻爵阶崇,兹以覃恩,因之封赠为中宪大夫,河南河陕汝道。此道圣旨朝廷还为职崇朝宁,嘉丕绩于良臣;泽沛纶章,推鸿慈于外氏。重闱锡庆,累世承庥而颁发,于秉奇之妻轨仪娴习,风范淑嘉,主馈宜家,启后来之俊秀,延庥相宅,邀三锡之荣光,启佑有原,恩施宜沛,兹以覃恩,因之封赠为恭人。
       注:张有年,兖州府济宁州人。字瑞书,号沁园。乾隆三十三(1768年)年戊子科举人。三十四年(1769)己丑科进士。历任户部陕西司主事、河南河陕汝道。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决仪封北岸,督役堵御,堤溃而亡。(河南河陕汝道,清代水利职衔,源于清代水利兼衔制度,是清政府为了解决地方水利发展问题,而让一些已有职守的官员兼署水利职衔,担负发展所在区域水利的任务,这是清代管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中国水利职官制度的重大创举,极大的推动了清代水利发展,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此制度实施后,将水利职责从地方官职司中专门独立出来,指定地方官中的某些职级官员兼理其事,为明确其使命职责,树立起权威,朝廷对兼水利的地方官以谕旨方式,“各给以管理水利职衔”,并由吏部“铸给监管水利关防”。 清代置直隶永定河道,山东运河道,江苏河库道,直隶清河道,河南河陕汝道,浙江金衢严道,广东广肇罗道,直隶通永道、天津道、大顺广道,江苏苏州道、苏松太仓道、常镇通海道等诸多水利职衔。)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二

        清嘉庆十四(1809年)年正月初一日,此道圣旨为封赠于承森之父于洪渠为武德佐骑尉(官阶名。乾隆五十一年(1786)定制,从五品武官,授武德佐骑尉之官阶,并可封赠其父母及妻室,给敕命二轴);之母张氏为宜人。于承森时任汉蓝翎侍卫加一级。
       此道圣旨朝廷为奋扬威武,用表推恩而颁发,特封赠于承森之父于洪渠武德佐骑尉,之母张氏为宜人。圣旨中褒奖于承森之父于洪渠“躬修克弊,庭训时勤,门祚开祥,早授豹韬之业,天家有庆,聿颁鸾彩之书”,褒奖其母张氏“聿著母仪,教子矢忠”。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三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初一日,此道圣旨为封赠于承森之祖父于行卓为武德佐骑尉,之祖母田氏为宜人。于承森时任汉蓝翎侍卫加一级。
       此道圣旨为朝廷德厚流光,溯渊源之自始而颁发,褒奖于承森之祖父于行卓性资醇茂,行谊恪纯,因之封赠于承森之祖父于行卓为武德佐骑尉。褒奖其祖母田氏母仪著伟,德比山河,因之封赠于承森之祖母田氏为宜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四

       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年正月初一日,此道圣旨为封赠于承森之父于洪渠为武德骑尉(武德骑尉:官阶名。乾隆五十一年(1786)定制,正五品武官授武德骑尉之官阶,并可封赠其父母及妻室, 给诰命二轴。),之母张氏为宜人。于承森时任直隶正定镇标右营守备
     此道圣旨为朝廷宠绥国爵,式嘉阀阅之劳,蔚起门楣,用表庭帷之训而颁发,于承森之父于洪渠义方启后,积善在躬,克家有子,因之封赠为武德骑尉,于承森之母张氏令仪不忒,慈教有成,胸怀广阔,因之封赠为宜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五

     清嘉庆二十四(1819年)年正月初一日,此道圣旨为封赠于承森之兄于承彭为武德骑尉,之嫂王氏为宜人。于承森时任直隶正定镇标右营守备。
     此道圣旨为朝廷委质策名,荣既膺夫,簪绂克家,缵绪光必,逮夫门闾而颁发,于承森之兄于承彭道足持躬,性殷训弟,经传诗礼,因之封赠为武德骑尉,其嫂王氏贞淑性成,徽柔道协,身娴母训,因之封赠为宜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六

      清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十七日,此道圣旨为封赠于承森之父于洪渠为昭武都尉,(昭武都尉,清代武散官名。正四品散官是指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以示尊崇。)之母张氏为恭人。于承森时任直隶蔚州路都司。
      此道圣旨为朝廷宠绥国爵,式嘉阀阅之劳,蔚起门楣,用表庭帷之训而颁发,于承森之父于洪渠义方启后,积善在躬,克家有子,因之封赠为昭武都尉,于承森之母张氏令仪不忒,慈教有成,胸怀广阔,因之封赠为恭人。
于官屯于氏圣旨之十七

       清道光二年(1822年)十一月十七日,此道圣旨为封赠于承森之兄于承若为昭武都尉,之嫂张氏为恭人。于承森时任直隶蔚州路都司。
       此道圣旨为朝廷委质策名,荣既膺夫,簪绂克家,缵绪光必,逮夫门闾而颁发,于承森之兄于承若道足持躬,性殷训弟,经传诗礼,因之封赠为昭武都尉,其嫂张氏贞淑性成,徽柔道协,身娴母仪,因之封赠为恭人。

附:
于氏家族精英集锦

 (一)、明代
  1. 五世祖于龙,字腾霄,号坦溪,乡寿官(寿官是明朝出现的一种官名,按照明代的制度,这是个虚职,又是一种荣誉。奖励“德行着闻,为乡里所敬服者”,只有官帽官服,没有爵位。受赐年龄最初为百岁,到万历以后降为七十岁。只在恩诏颁布时才得以赐给,整个明朝三百多年里仅授过十九次。),诰封通奉大夫。
  2. 六世祖于贤,字仲良,号野逸,明嘉靖二十四年,朝廷颁旨赞其“老遵隐约而雅好赈施。”,敕封户部主事,累赠通奉大夫。
  3. 、七世祖于锦,明嘉靖甲辰(1544年)进士,曾任贵州布政司左布政。
  4. 八世祖于若水,锦祖长子,有“神童”之美誉,七岁助父解饷,指示数千里程途,了若指掌,十岁诗文书画绝伦,十三岁卒。
      5、八世祖于若瀛,锦祖之次子,明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年)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后封都察院右副都御使。
      6、九世祖于之民,万历癸卯(1603年)科武举,加纳三科,镇扶通州中部。

 (二)、清代
      1、十世祖于五美,康熙丙子(1696年)科武举,康熙丁丑(1697年)科进士,选授济南府都司。
      2、十世祖于昌祚,字玄锡,崇祯乙卯科武举。
      3、十一世祖于缵,康熙乙卯(1675年)举人,康熙戊辰(1688年)进士,无意仕途,蔑视功名利禄,终身未言仕。
     4、十二世祖于秉亮,字兴南,号耐可,授文林郎,敕授修职郎,雍正壬子科副元,乾隆丁卯科经元,丁丑科拣选知县,因年高呈请就教,任淄川教谕,著有《课塾草文集》。
     5、十五世祖于承森,清嘉庆六年辛酉科(1801年)武举,嘉庆十年乙丑科(1805年)进士,钦点御前侍卫,授直隶正定镇标右营守备,转直隶蔚州都司。
     6、十五世祖于承学,同治壬戌(1862年)岁贡生,聪颖过人,屡考不售,成就弟子多人,著有《五窍轩课艺》一书,影响很大。
     7、十五世祖于承博,监生,候选州同,承办团练,卓有劳绩。
     8、十六世祖于金阁(广字辈),字搢笏,号天擎,又名广记,于承森之侄,道光乙丑科武举。
     9、十六世祖于广安,候选巡检。
     10、十六世祖于广庆,字子余,清廪膳生,宣统元年(1909年)为山东省咨议局议员。

(三)、清末民初
       十九世于兴托(1869-1927)(字虎臣),清末镇守使,民国初年将领,历任清廷骑兵管带,骑兵统领,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西逃,于兴托奉命率部调京勤王,成了护驾的御林军,一路护送到西安,由于护驾有功,慈禧太后授予他“五狮军功”、“四狮军刀”,兼朝阳镇守使,名声大振。清朝灭亡,民国兴起,于兴托的骑兵部队被改编为原清军将领宋庆所创毅军第三混成旅,任旅长,授中将军衔,1927 年病终,年仅58岁。

(四)、现代
        1、十八世祖于兆登,生卒年不详,迁巨野县龙固集。出身中医正骨世家,刻苦钻研正骨之术,正骨技术高,手法快,效果好,且有“手到病除,了无痛苦”之绝技,更令人钦佩的是他对病人一视同仁,不分权贵与平民,从不向患者索取任何报酬,而且还为远道而来及贫穷的患者供茶管饭,名声响遍祖国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及至东三省、内蒙古、新疆。
        2、十八世于兆美(1904—1991),迁太平镇于庄。建国前是太平集方圆近百里的社会贤达,曾任三和乡(巨野以西,南到定陶,北达郓城,西至菏泽沙土集安兴集一代)乡长,巨南县抗日民主政府副县长,还创办太平完小、于庄师范学校。赈济灾民,爱国抗日,贡献巨大;建国后兴办煤矿实业,又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力量。他乐善好施,宽厚仁慈,待人真诚,是于氏家族良好家风的典型代表。
        3、十八世于靖(1922—1976),曾用名于兆生,1922年出生,迁郓城县南赵楼镇西姚村。1938年参加工作,1941年加入共产党,历任平原省省长秘书,郑州市委办公室主任,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党组书记,郑州市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郑州市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务。
        4、十九世于兴甲,生卒年不详,于兴托之弟,清末民初时,在山西洪洞任团长。
        5、十九世于兴义(1962-),迁沛县五段镇三段村。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部长、科技设计部部长、中铁云网总裁。
        6、二十世于德林(于飞,玉字辈),于兴托之子,生卒年不详,曾任国民党军华北军区司令,中将军衔。
        7、二十世于德祥(玉字辈),生卒年不详,于兴托之子,黄埔军校毕业,曾在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手下任特派员,中将军衔。
        8、二十世于玉丰(1913—1970),迁郓城县南赵楼镇西姚庄,南下干部,曾任贵州贵阳市花溪区区长。
        9、二十世于玉岭,生卒年不详,于兴甲之子,曾在台湾国民党军总部军机处任要职,其二个儿子一个女儿均为留美博士。
       10、二十世于玉生,建国前为国杀敌受伤立功,建国后再立新功,率领于官屯村群众团结奋进,是巨野县模范党支部书记。
       11、二十一世于际配,生卒年不详,爱社如家,为生产队饲养牲畜,非常专心,他饲养的一头驴接连下了六个骡子,传为佳话,被评为山东省模范饲养员。
       12、二十一世于际训(1947-),自幼聪慧过人,勤奋读书,以优异成绩考入巨野师范,毕业后先是登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尔后弃文从武,参军报国,从士兵做起,由于表现突出,是一个难得的的帅才,一路飙升,历任解放军第二炮兵(现更名为火箭军)某部旅长,某基地司令,二炮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副总司令,中将军衔,党的十七大代表,建国六十周年阅兵联合指挥部副总指挥,十三届全国政协特邀委员。退役后仍为我国火箭军的发展出谋划策,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现任清华大学博士服务团顾问。
      13、于庆军(际字辈)(1964-),迁巨野县龙固集,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历任中共济宁市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副部长、部长,现任济宁市政协秘书长(副厅级)。
      14、二十一世于际磊(1980-),曾用名于尚平,迁太平镇于庄村,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优异成绩考入巨野一中、烟台师范大学,之后取得新疆师范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就职于新疆社会科学院,先后任党政办公室主任及宗教研究院院长(正处级)、研究员,在单位勤奋工作,努力钻研,业务熟练,曾随国家考察团考察加拿大、美国,到台湾进行调研,在《人民日报》等发表学术文章,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英才人选、新疆天山英才人选。
       15、二十二世于法杰(1931-),迁郓城南赵楼乡王土墩村,幼承家学,自幼读书酷爱书法,当过村会计,小学教师,从政后从普通职员做起,历任科长、局长,多次参加国家安排的干部进修学习,领导水平逐步提高,后历任菏泽地区水利指挥部副指挥长、巨野县县委副书记、中央派驻国家第七机械工业部部工作队队员、巨野县委书记、菏泽地委常委、曹县县委书记、菏泽地区行署副专员、菏泽地区人大工委主任(正厅级),在两任县委书记职务上,政绩突出,干群关系融洽,颇受百姓爱戴,改变了巨野、曹县的落后面貌,使之跨入先进县行列;任行署副专员期间,分管农业,使菏泽的农业、林业水利事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甩掉农业落后帽子,使菏泽变成第二个国家平原绿化地区;任人大工委主任时,为人大工作明确了职责,理顺了关系,奠定了基础,受到省委的肯定;退休后,仍发挥余热,任菏泽地区老年大学校长,菏泽市书法协会名誉会长等职务,其书法作品享誉鲁西南地区,多次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和菏泽市人大书画院等单位收藏。
      16、二十二世于鹏(法字辈)(1975-),于际训之子,现任河南省三门峡军分区司令员,大校军衔。(这是于官屯于氏精英不完全辑录,现代精英只辑录县处级以上干部,如有漏录请包涵并联系编者补录)
 

(文/图   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第一中学  于法领)



 

 
版权所有:巨野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会
巨野县人民政府主管 / 今日巨野编辑部主办
编辑:刘谓磊 田素汉 张建军 姜方 / 审核:孔祥铭 / 技术:奚玉兰
地址:巨野县麒麟大道商务中心14楼1401室
手机:15865010195(微信同号) / 电话: 0530一8209325
网址:www.yywzgf.com
邮箱:jInrijuyebjb@126.com
版权所有©巨野县语言文字规范化研究会  鲁ICP备2021041150号   技术支持:巨野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