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读书会,开启了2025年教师坚持每天读书之旅。梁勇校长在教师自愿参加的基础上,用心为每位参会教师准备了一本书籍,内容涵盖文学、励志、社科等多个领域,如《阿勒泰的角落》《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他乡》《陈行甲人生笔记》《反智的年代》《戎夷之衣》《离散与在场》等佳作。
四十分钟的静心阅读时间结束后,活动进入了精彩的分享环节。老师们纷纷发言,畅谈读书心得。
毛雯老师被《阿勒泰的角落》中质朴纯真的边疆生活所打动,深情分享那些让人会心一笑又引人深思的段落,仿佛将大家一同带到了那片遥远而迷人的土地;刘道强老师是跑步爱好者,曾多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他结合自身坚持跑步锻炼的经历,与《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产生强烈共鸣,讲述书中关于毅力、自律与人生思考给自己带来的启发;任艳芹老师在《他乡》的文字里,找到了对漂泊与归属感的全新诠释,引发在场所有人对生活境遇的深入探讨。苏航老师谈到《反智的年代》促使老师们反思当下社会现象,提升思维深度;王毓品副校长分享的《走出孤岛》,则让大家重新审视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意义。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梁勇校长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梁校长到巨野一中工作一学期以来,已经组织举办了两期读书交流分享会。今天的活动就是一个日常的、自然的呈现,读书是教师工作与生活的一部分,常态化、制度化,已形成了机制。
校长是“领读者”,领读者就是领头羊,就像打仗时千军万马的首领。校长带头读书,教师们看在眼里,自然会按照榜样的样子,紧随跟上。校长读不读书,怎样读书,是能成为书香校园的关键,而书香校园才是有品味的校园。梁校长就是这样,他不仅自己带头读书,更会千方百计地推动教师、学生,甚至家长一起读书。一所学校的教师被唤醒后,教育教学质量必定会突飞猛进。
诵读启智 书香沁校
每天在晨光熹微中,学生以《少年中国说》一文的激情诵读拉开一整天学习的帷幕,领略文中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日复一日的诵读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审美感知,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风格的鉴赏能力。
学校综合楼大屏幕前每天更新“沁心一言”,学生们三五成群驻足观看、细细品味,浸润在“追梦的少年最抚人心,奋斗的日子犹如跨越了时光”这样的书香氛围中。学校通过展播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让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时刻接触到这些充满智慧的话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校园增添一份浓厚的文化气息。
阅读赋能 绘一中新画卷
以上行动是梁勇校长的一个治校方略,它的巧妙之处在于让教师们通过阅读来凝聚大家思想,给教师们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一致性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建构,让教师们有法可学,有章可循。校长、学校领导班子、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到每天的阅读中,他们的行动自然会牵动学生家长层面。
教师们的变化,不是学校制度下的强力推进,也不是校长意志下的极力促进,而是在他们每天坚持阅读、撰写心得、积极分享中得到内化,一些新的观念慢慢与自己的实践行动对接,从而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式变了、师生关系变了、日常生活变了。正如我校副校长郗力明的总结:“目标更明确,内心更安静,独处更惬意,思想更练达。教育绝非易事,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反思与实践,才能在班级中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分享活动是有温度教育的具象化的重要表现。”
用阅读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以此为切入点撬动学校整体成长,除了学校有自己的系统规划与顶层设计外,学校借助县教体局的支持,建设多功能高标准图书馆,营造了阅读文化氛围,创造了阅读活动空间。教师们从读书中不仅仅吸取知识与技能,更有意义的是,找到了幸福生活的气息和独立的思维方式,获得了教书育人的精神力量。
这种信念让他们意志坚定,行动坚决,努力向上,巨野县第一中学的师生一定会成为一群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