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4日上午,记者乘车来到巨野县大义镇苗庄封,苗怀学捆扎扫帚现场,主人夫妻非常热情,在现场,苗高氏老人,已72岁,在苗怀学这里已经干了10多年了,现在天短,每天可以加工扫帚14、5把,一天收入7、80元。象苗高氏一样,在这里干活的大都是中老年人。
苗老板17、8岁,开始接触这一行当,这一干就是40多年,全村从事扫帚加工的50多户,天热时可达60多人,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产品还远销新疆、青海、山西等地,加工的扫帚质量好、价格低,产品供不应求。现在天冷了人少了一些,老板心地善良,一天一结工资,从不拖欠。
苗庄村加工扫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时代,村里人家家都在当时的人民公社供销社加工扫帚,苗怀学从17、8岁,就干起了这个行当,他为人忠厚老实,村里上了年纪的人都乐于给苗老板干活。十多年来,从不拖欠老年人工资,都乐于到他这里干活,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而且还有一份不小的收入,用于贴补家用。
现在是冬天,捆扎扫帚的老年人还有20多人,夏天的活多时有50多人。苗怀学夫妻俩心地善良,待人接物热情有加,村里男女老幼人人称赞。
村民们迫切希望政府能帮忙解决场地(生产车间)问题,以缓解群众因场地不足而无法就业难题。
(记者孔祥铭摄影报道)